news center
欢迎您关注大化中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水稻种植,施肥有讲究,把握这三个关键点,高产真的不难
发布时间: 2021-01-27

水稻种植在肥料施用方面无论是南方还北方稻作区域,均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施用的肥料以氮,磷,钾为主,或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补充土壤缺乏的养分,避免因养分失衡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迟缓。这其中也突显①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肥料施用量的把控,水稻肥料施多了,尤其氮素水平过高过于集中,对水稻植株营养生长及中后期生长至成熟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前期表现单位面积群体生长量过大,叶片披垂浓绿易感病,中后期表现为,易倒伏,贪青晚熟,且空瘪率高,籽粒饱满度差,对产量影响较大。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控施肥量才能高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细则。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稻农施肥总量基本都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半时段营养生长周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重后轻。并没有根据水稻需肥规律,结合实际生产,科学性施肥。下面我们谈一谈水稻,水稻施肥的三个关键词,前足,中控,后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前肥后移。

那么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做好前肥后移呢?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合理性按排水稻全生育期的施肥总量,按照水稻生长周期的需肥规律,科学性施肥,对水稻产量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水稻施肥前肥后移也正是依据这事实规律。在基肥施足的基础上,把控营养生长周期氮素水平,补充协调生殖生长周期稻株对肥料需的求。


前足:就是施足基肥,基肥一般多以,掺混或复合肥料为主,当然也少数稻农依旧在施用磷酸二铵,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自己混配使用。

使用量:一般肥料推荐亩使用量为20公斤或25公斤,基肥我们都会在翻地前或水耙地前施入田中。亦可根据不同田块肥力条件,每一年水稻长势,肥料元素含量高低,地理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基肥施用量。


中控:就是控制前期分蘖肥的氮素水平。水稻分蘖肥多以尿素为主,然而尿素又是含氮量高的氮肥,肥料起效慢,持效长,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田块的肥力条件,适当调整分蘖肥的施用量,避免因氮素水平过高过于集中,导致田间水稻植株群体生长量过大,无效分蘖过多,降低稻株前期干物质积累能力。

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氮肥施用我们要根据全年施肥总量的纯氮量来计算,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我们全生育期施肥纯氮量为200~220斤。这个施用量,也就是基肥的氮素含量和追肥的纯氮素含量的总和。如果我所施用基肥总纯氮含量为90斤,我们施用尿素做追肥,施用总量应把控在300斤以内。按此量计算呢,我们分蘖肥施用应确定在80%~90%左右,(240~270斤尿素亦可结合生物菌剂及硅肥施用)。剩余10%~20%尿素可做调节肥或穗肥施用。


后补:就是将氮肥施用总量剩余10%~20%的部分用于调节肥和穗肥的施用。

1.调节肥:调节肥的施肥用,一般用量很少,因为在氮素水平均衡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只用少量来调节,肥力条件差的瘠薄田块。如漏水田,黄壤田等。所以这10%~20%的氮肥以足够调节施用。

2穗肥:穗肥施用氮素,一般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剩余10%左右为宜,钾肥为全生育期总量的40%左右。氮肥可根据田间长势情况确定是否施用。

穗肥作用,主要以保花为主,增加颖花数量,增加颖壳容积,避免颖花退化,能够加快穗粒灌浆速度。和饱满度。

穗肥施用时间,在水稻倒数二叶露出,拔节初期,看叶色,及田间长势施用。叶色过于浓绿,不退绿没能出现拔节黄,可延后施用。若此时段田间稻株发生病害,不宜施用穗肥,应先施药治疗后再施用穗肥。

总而言之,这还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合理管控,田间水层,病虫草害。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以上总总分析,水稻种植,牢牢掌握,科学栽培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我们种植水稻想不高产都难。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热线:400-045-1967

电话:0452-3240000

地址: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裕镇工业园区